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了《2021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山東煙臺市非遺項目梅花盆景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宏順梅園園主朱志奇榜上有名。
今年71歲的朱志奇自1998年結緣以來,就致力于梅花品種收集、種植、新品種培育、梅花盆景培植。目前建成面積達380畝的梅園,收集、馴化出適應北方地區栽培的‘宮粉’、‘姬千鳥’、‘骨里紅’等優秀梅花品種139個。目前宏順梅園栽植梅花盆景1萬余株(盆)、大型梅花景觀樹500余株。每年花季時節,競相綻放的各色梅花五彩繽紛,吸引約30萬人次的市民前來踏春賞花。2013年首辦的梅文化節,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8屆。
朱志奇在建立“梅花品種種質資源圃”、“梅花采穗圃”的基礎上,育成‘萊州淺杏’、‘晚碗杏’、‘朱晚送春’等7個抗寒梅花新品種并通過國際梅品種登專家鑒定。優秀梅花品種的育成,豐富了北方梅花的品種結構,為滿足園林景觀及梅花生產,促進起梅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同時通過承擔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利用大杏樹作砧木的梅花嫁接快繁方法”、“通過嫁接杏樹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和“一種梅花種條冬藏的方法”等9個。
此外,朱志奇還自籌資金,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包括60平方米的書畫創作室、展覽室和可容納1000多人的百姓大戲臺和傳統文化大講堂的梅文化展廳,500平方米的民俗館,300米的石刻碑林以及200米的梅文化墻、300米花廊等,收藏雕梅文化刻石108塊、故事石30塊、梅印鑒刻石26枚。每年通過舉辦以梅花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書畫攝影交流展、戲曲游園、梅花剪紙作品展等活動,為各地文人墨客文搭建詠梅、寫梅、唱梅、拍梅,創作寫生平臺。
朱志奇與梅花結緣20多年來,為弘揚宣傳梅文化,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先后榮獲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山東省盆景藝術界拔尖人才、山東省林業科技鄉土專家等榮譽,宏順梅園被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農業農村廳授予為“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稱號,被煙臺市科技局認定為“梅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據了解,文化和旅游部采取公開推薦、評審選拔的方式,每年遴選約500名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并給予相應扶持,其目的在在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和骨干帶動作用,切實加強鄉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朱志奇認為,鄉村旅游大有可為,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下一步,他將以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為契機,發揮文化和旅游能人帶頭作用,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為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盡心盡力。
圖為:朱志奇培植的梅花花開正好
圖為:朱志奇在傳授梅花盆景創作技藝
圖為:朱志奇組織開展的梅文化活動
圖為:朱志奇在創作梅花盆景